专家团队
  • 葛道凯:职业教育要提供每一个人所适合的教育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贺迎春 罗旭) “职业教育重要的是提供每一个人所适合的教育。怎么提高质量?就是要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他的特长、认知水平得到最好的发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昨天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需要从课程和教材、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何在?葛道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北京孩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到中职里面继续读书。一年以后,这个学生比较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概括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叫职业学校是真正实施素质

  • 于国厚

    于国厚,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报总编辑,现任职:中国民营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全国高科技教工委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高科技品牌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顾问、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历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报总编辑。1996年7月—1999年12月,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1996年8月,兼任中华老年报社社长2003年4月,中国期刊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2006年9月,首届中国科学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大会秘书长

  • 蒋国华

    中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1970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网站总编辑、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

  • 顾明远:中国教育有八个悖论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对一个家庭来讲,关系到一家的幸福;对学生个人来讲,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尽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办越好,但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悖论。悖论之一近年来教育形势大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均有较大进展。但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仍然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而且出国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过去是怕考不上大学而送孩子出国学习,现在是优秀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许多家长反映,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孩子要求过多,限制过死,束缚孩子潜在

  • 朱永新:“学力”就是创造力

    不久前,李嘉诚基金会出巨资推动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87岁的李嘉诚在奠基仪式上说:“创新力是无法模压的。”希望大家能够“让今天成为明天奇迹的开始”。  作为亚洲富商,李嘉诚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的奇迹是如何开始的呢?曾经有外商问过李嘉诚类似的问题,李嘉诚的回答是:“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酷爱学习的李嘉诚有着动人的读书故事。早在青年打工期间,他就坚持“抢学”。事业有成之后,他又聘私人教师求学,每天早晨7:30上课之后再上班。每天晚睡前更是他自学的时间,因为读书太入迷,一不小心会到凌晨,他常常

权所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

地    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8号

京ICP备10055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384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