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魏书生:学生应养成的7个“挤时间”习惯

    现代社会的学生必须认识到: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时间就是财富、生命,一切竞争实质上都是时间的竞争,财富可以创造,时间无法复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尽可能多的知识,办尽可能多的事情,就要学会“挤时间”。“挤时间”有以下7种办法: 1.以时换时法 计划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够时,可以从休息娱乐的活动中挤出一些时间来,但此法限于特殊情况,不可常用。 2.以人替时法 有些事可以请他人代劳,就不必事必躬亲。 3.以物省时法 运用电话、录音机、复印机、计算机等节省时间。 4.以钱购时法 出门坐快车、飞机

  • 尹建莉:怎样正确回答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他一定会同时有健康的两性观。  怎样正确回答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问,并让每个家长都难回答的问题。很多人都说应该正确告诉孩子,但怎么个正确法,却往往含糊其词。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有位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妈妈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叫卵子的细胞,爸爸身体也有一种叫精子的细胞,有一天,它们两人相见了,卵子就热情地邀请精子去她家里做客,他们俩就一块去了妈妈的

  • 尹建莉:不要用成人眼光给孩子挑书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  事实上,“有趣”与“有用”并不对立,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会超过作文选。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作语文教材来使用。所以,我常说的“不读有用的书”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目的是强调关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中

  • 尹建莉:童年需要试误和不听话

    我上大学时,去一个亲戚家玩。亲戚刚刚三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已通过听录音带会复述很多童话故事。亲戚为此很自豪,让孩子给我讲一个,孩子也非常乐意在我面前一展身手。但孩子毕竟只有三岁,所以在很多地方词不达意,或情节上前后颠倒。我一边听一边纠正,告诉孩子这里讲得不对,那里用词错了。结果一个故事没讲完,孩子突然大哭起来。我在一瞬间莫名其妙,以为孩子被什么东西扎着了,忙着帮他去找。事后才知道自己的“纠错”正是那根扎痛孩子的针,虽是无意,却是粗暴地伤害了一个幼儿的自尊。 这件事让我后悔不已,记忆多年,内疚多年。

  • 李希贵:搭建适度失控平台 建立师生强联系

    控制是人性弱点的一个典型表现。我们总是喜欢控制学生,有些时候这种控制确实可以令我们得到内心的满足,但是它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难以发现的。出于不自觉的本能的控制欲望,我们很容易陷入对某一些具体事物或表面现象的高度关注而不能自拔。 我想到了一个朋友的故事。他拿到驾驶执照后第一次独自开车上路,结果发现整条路上的人全在看他,有些人甚至冲他摁喇叭。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一直高度紧张地关注方向盘、脚刹和前方路况这三件事情,别的统统没有感觉到。直到一个出租车司机跑到他前边拦阻他的时候,他才突然惊醒,发现四个车门全部

权所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

地    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8号

京ICP备10055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384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